作者/ 茱迪.皮考特 (Picoult, Jodi )
編/譯者/ 林淑娟
出版社/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
出版日期/ 20061201
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
莎拉和布萊恩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求助名律師坎貝爾,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展開了一連串的法律行動。在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之外,坎貝爾與他的看護犬,還有安娜的訴訟監護人茱莉亞,這一段支線故事也替小說增添了八卦的趣味。
這是研究所考試結束後我所看的第一本書,它沒有完美的過程和結局,和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一樣,雖然不完美,但是有其完整性。
我們為什麼會來到世界上?當初父母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有了我們?這是很多小孩的疑問,而大部分都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答案。對安娜來說,她的出生是為了延續凱特的生命,如果她最終能成就自己,那也只是當個救命者之外的附加價值─以外人的眼光觀之如此。如果每個人的出生都背負著一個任務,那麼我們的任務是平安快樂的長大,而安娜的任務是提供自己的身體給隨時會死亡的親姊姊。對於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來說,自我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就像她說的:「儘管我一直希望凱特能活下去,但她的死會是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
莎拉不斷地告訴自己,她公平地愛她所有的兒女,但事實上她的能力有限,而她的愛也在不正常環境下一點一滴扭曲,最後她雖然達成了心願(凱特得救),但也在老天安排下付出無法彌補的慘痛代價(安娜死亡)。她以為只要凱特活著,她的家庭就會完整,而安娜也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撫慰─她以為對安娜來說這是最大的獎賞,卻沒有料想「意外」會奪去她其他的東西。原來在面對巨大壓力時,一個人的信念可以建立在他的內心,而崩毀於渺茫的外在。當信念很單純的時候,也一樣有足夠力量可以殺死很多被忽略的東西,他們的哀號聲,我們一點也聽不到,就這樣默默消失了。
布萊恩意識到安娜本身的存在,因此他在「尊重安娜」與「救凱特」之間掙扎,另外背個「支持莎拉維持家庭完整」的包袱。理性告訴他要尊重安娜,感性卻迫使他最後做出救凱特的決定。有些法律與倫理無法解決的事,就交給感情來判斷,我猜想他是本書裡最接近一般人的角色,但在不正常的環境中一般人很難跳脫,所以他也忽略了他兒子傑西。傑西是縱火慣犯,而布萊恩是消防隊員,傑西縱火,布萊恩就滅火;傑西將他縱火的原因歸咎於沒有正常的家庭、他想要被注意,布萊恩滅火也同時想要熄滅家庭裡的火。暫且將他們歸類到「無關勝敗」區。
安娜與凱特這對姐妹的感情,和一般姐妹沒有兩樣,會因為房間的配置而吵架,也會討論自己欣賞的男生類型。只是他們多了更多生命上的聯繫。安娜的血液在凱特身體裡面流動,凱特瀕死時往往是安娜救了她的命。安娜想起小時候有一回自己差點沒命,當時是凱特救了她,後來這樁訴訟案,也是凱特暗示她提出來的。他們很愛對方,都希望能為對方多做一些事情,但他們都沒有忘記自己。故事的結局,隨時可能會死掉的凱特得到安娜捐贈的腎,終能平安長大,而健康的安娜卻死於一場車禍,拔管前動了活體移植手術,救了凱特,完成她這一生的任務。我跟其他讀者開了一個玩笑:「當我們陷於困境無法突破時,老天爺會給我們一個意外的驚喜,結論就是,以後若遇到難題,我們擲茭就好。」
本故事還牽涉「複製生物」的議題。幾年前複製羊桃莉的新聞轟動一時,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唐堂在〈生物複製科技與道德倫理〉裡提到,由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被複製生物其受遺傳基因影響的特性均相同。生物體中那些特性受基因影響?目前較了解生物生命現象,舉凡生物的生長、運動、反應、繁殖、新陳代謝等物質生命受基因的控制。但人的良知、道德、宗教奉獻的情操等靈性的生命是否亦受基因的控制?心靈層次從何而來?這是目前科技無法掌握的,卻是科學倫理中最重要的部份,值得發人省思。
--
會寫出來就是推薦的意思:P
每次看你寫心得都可以用最短的話
ReplyDelete簡單扼要的說清楚,真是高深的功夫呀
這對不太愛看書的我真有幫助XDD
你多看幾本書寫心得出來好了
那我就也等於看了這些書了~~哈哈
讚一個!
要寫作業的小朋友們快來抄~:P
ReplyDelete哈~真的需要寫作業耶xDD
ReplyDelete妳的心得寫的好好喔~!!
我不太會寫心得..(( 是真的0ˇ0
但是只會參考而已˙ˇ˙
祝你寫作業順利,如有引用別忘記註明出處唷!
ReplyDelete恩恩ˇ
ReplyDelete後來我有自己去訂購這本書,
真的很好看耶~!!
在看的時候會一直期待下一個劇情發展。
對呀,這就是作者厲害的地方!
ReplyDelete如果你有看到其它值得一看的書,
也請你不吝於分享喔:)
"原來在面對巨大壓力時,一個人的信念可以建立在他的內心,而崩毀於渺茫的外在。"
ReplyDelete看到這句話時我整個人震懾了。
這句寫的真好!!
精鍊的語句,卻可以很精準的表達出一種感受。
我看過這本書了,但其實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些不習慣它不斷切換角色的敘事方式,感覺把每個人心思都讀透了的小說,少了那麼一點讓自己「專注參與」的感覺。這本書的所有角色中,個人最打抱不平的傑西這個角色,他這樣被忽略的地位也許也只能姑且歸咎於這個扭曲了的家庭。他獨自生活的方式真的是讓人很難忘。
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內心非常掙扎呢!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種感受?假如有天換我們寫故事了,我們也只是把自己認為主角應該要有的解決方式,任意加諸在角色之上。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處理的事情的方式都不相同,這本書的每個角色的處理方式也沒有最好的解決辦法。
唉,所以作者才讓意外結束一切吧。
有一種空虛感呢。^^”
個人拙見!
。
to 珈儀:
ReplyDelete感謝您的回應,您的觀察非常仔細唷!不曉得您後來有沒有去看電影?我覺得電影拍得也不錯,大部分重點都有點到。抱歉到現在才回覆,我已經讓網誌荒廢好一段時間了。
寫的很好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