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一日遊

  是這樣的,由於現在在資訊所文獻室工讀,所以上個月趁著某週三幾個重要展覽館有開放,去參觀一回,記憶會敗給時間,因此趕快做個簡單紀錄。

  沒記錯的話,嶺南美術館是週二在莊老師陪同下,和怡如一起去的,一開始不曉得為何這些畫家要稱作「嶺南畫派」,回來查過資料後,才知道原來中國嶺南畫派之成立,源於20年代,由於廣東嶺南三大家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位曾經留學日本的中國畫家,鑑於當時中國畫壇互相抄襲陳陳相因,因而提倡改革,主張「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始創新國畫運動,其後漸漸為國人接受,從而冠以嶺南畫派之稱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猛虎圖(作者是誰忘了),站在畫作正前方觀賞,會發現作者以實物1:1的比例作畫,由遠而近,因此畫中無論是山水或老虎,看起來都有種微妙的距離感。除了嶺南美術館以外,也參觀了胡適公園胡適故居胡適先生的墓誌銘相當有趣,是用白話文寫成的,果然貫徹了他的主張。

  怡如算是我在中研院第一個認識的朋友,可惜沒多久就開學了,因此她也沒繼續在這裡工讀,莊老師希望她可以在離開以前好好參觀一下,至少會有點收穫。而我則在好奇心驅使下,利用沒有排班的日子,來看看老師推薦的歷史文物陳列館

  重頭戲登場之前,我們先去新的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參觀「數位典藏計畫」的展覽,導覽的工讀生們也差不多二十多歲,盡責地導覽完後,開始聊起學校、遊學的話題,其中有幾位工讀生,有不少遊學的經驗,不僅羨慕也很佩服他們的勇氣,我和怡如一邊做拓片,一邊津津有味地聽著。

  在圖書館展覽區做完拓片、掛上許願籤後(別問我許什麼願,這是秘密),下午,拿出準備好的外套,進入歷史文物陳列館這個「墓穴」。這名詞是從莊老師那裡聽來的,後來發現用來比喻實在很貼切,參觀路線是從二樓到一樓,由上往下走,果真寒氣逼人,冷地我直打哆嗦!不過裡面的文物讓我大開眼界,無論居延漢簡、珍藏圖書、拓片、兵車器、銅器、陶器、頭骨、甲骨,都有一定數量,可惜沒有個專門導覽,不然應該可以逛上一整天。同時也在參觀的外國學者,館方有替他們安排導覽(英文),英文不好的我,在旁邊聽得「霧煞煞」,只好摸摸鼻子放棄。

  我不是專家學者,但有一段話我很喜歡,也算是當天的收穫。一九二九年蔡元培先生說:

  有材料乃產生問題,
  因問題而求旁證參考。
  資此旁證參考而置此問題於其正當之視線上,
  不以設定為決論,
  不為闕漏作補苴。
  這樣的處置問題,
  乃真是求客觀知識的態度。

  有時候站在主觀的角度,往往受感情影響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置此問題於正當視線」,這話說得真好,有旁證參考,然後修正視線,設法移到最佳位置,降低錯誤產生的可能性,洞見觀瞻。也許不光是作學問,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態度,有同感的朋友們,也可以深思一下囉!

Comments

  1. 增廣見聞,真好'Q'

    ReplyDelete
  2. 以上所列的展覽館,每週三都可以免費參觀,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喔!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