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哈維爾‧西耶拉《秘密晚餐》

  
  
  乘此次徵文活動的順風車,我順利弄到一本免費《秘密晚餐》的試讀版,收到書時非常興奮,有種賺到的感覺。解謎推理小說之所以迷人,其因在於作者能營造一種帶領讀者追根究底的氛圍,《秘密晚餐》也不負眾望,成為繼《達文西密碼》後,另一宗教解謎的精采作品,其背景為文藝復興時代。

  相對於黑暗時代,文藝復興時代像是突然綻放的一朵文明之花,他們最初只是為了模仿古代希臘、羅馬的一切事物,企求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榮光再現,但同時也將原本沉悶、封閉的封建社會推向一個自由、進取、快樂、多變,以平民為主的社會,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捨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這代表了中世紀時代結束,新時代來臨的生機再現。

  大約暸解文藝復興的背景後,再來讀本書會比較有頭緒。故事始於西元1497年,米蘭公爵夫人碧翠絲‧戴司特之死,掀起一場宗教界的腥風血雨。宗教裁判長暨解碼專家奧古斯丁‧萊爾奉教廷之命,從羅馬前往米蘭,負責監督李奧納多‧達文西,他正在為興建中的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繪畫一幅十六呎長、三十呎寬巨大壁畫─「最後的晚餐」,梵諦岡教廷接獲一連串署名「預言家」的密函,直指李奧納多‧達文西為異端份子。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看見很多異端思想的起源,都基於某種護教的動機,重點在於哪種詮釋學循環是正統的、合法的。而在歷史上,正統性和合法性總是與教會傳統本身掛鉤。

  「最後的晚餐」壁畫取材自聖經馬太福音第26章,描繪耶穌在遭羅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餐時預言「你們其中一人將出賣我」後,門徒們顯得困惑、哀傷與騷動,紛紛詢問耶穌:「主啊,是我嗎?」的瞬間情景。由於此畫在歷史上經過多次修補,有些評論家認為此畫被清洗的太過明亮,而藝術史家和宗教學家則在修復過的畫中發現了許多與眾不同的線索。例如《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提到的密碼有三:

  (1) 圖中耶穌左面是位女性,推測為抹大拉的瑪利亞。
  (2) 耶穌與瑪利亞之間形成十分公整的V型,代表女性。
  (3)十二使徒表示不滿,有人暗自藏刀。

  而《秘密晚餐》作者哈維爾‧西耶拉,十多年來走訪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包括埃及、土耳其、秘魯等地,秉持研究考證與還原史實的精神,從不同角度切入,真真假假,穿插於虛構的故事當中,讓我聯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武俠人物與史實戰爭的結合,雖然內容性質與本書迥異,但手法倒有幾分相似。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包括塔羅牌、巖窟聖母、密碼學等。

  就密碼學來說,歷史學者David Kahn這樣描述公開鑰匙密碼學;「從文藝復興的多字元取代法後最革命性的概念。」 在公鑰系統中,公鑰可以隨意流傳,但私鑰只有該人擁有。典型的用法是,其他人用公鑰來加密給該接受者,接受者使用自己的私鑰解密。十五世紀時,許多藝術家熱衷科學,達文西在其《畫論》中曾提出這樣的命題:「繪畫是不是科學?」他認為,科學的特點是以數學表述,以實驗求證;而繪畫的語言為歐氏幾何的點、線、面、體,所以繪畫也是一種科學。那我們也可以提出:「密碼學是不是科學?」依照達文西的定義,密碼學以數學表述,以實驗求證,故也可以稱為科學。如此一來,我們推論其畫作「最後的晚餐」為達文西所謂「科學」的產物。為難的地方在於,即使後人絞盡腦汁來研究,事實是什麼,我們卻永遠也無法得知。  
  
  哈維爾‧西耶拉在書中以達文西的身份說:「要知道,那些近在眼前、而我們卻視而不見的秘密,才是最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秘密。」這句話深得我心。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生活被各種聲色所困惑,而我們的思想隨著知識潮流前進,在複雜的知識論體系中,往往忽略了構成的分子。本書的觀點是推崇達文西的,而我也由衷敬佩這位思想深邃的藝術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在作者巧妙的佈局和精心的安排下,更添了本書的可讀性,以上,與各位讀者朋友分享。

Comments

  1. Anonymous11:03

    恭喜帽子差五分鐘順利完成了XD
    果然有實力~~

    ReplyDelete
  2. 哈哈,我很緊張耶!差點來不及!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