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們提到童年的時候,心中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的就是:「喔!那是個快樂的時光!」並不會想到所謂的童年,真正代表的是什麼意思。作者在本書中探討「童年」一詞的歷史背景,什麼時候人們開始有這個概念?又,什麼時候人們開始重視這個概念,並把兒童與成人做一個明顯的分界。書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作者探討印刷術對文明及「童年」概念的影響始末,印刷術的發明,除了讓傳播進步以外,所代表的重大意義是中古歐洲的結束,也催生個人主義的興起,並且讓人們意識到人生的各個分段點,童年的概念因而加強。
在古代並沒有所謂的「童年」一詞,因為羞恥心尚未根植於人心,在年齡上較成熟的人們,往往不會避諱將成人的秘密展露給較年幼的人們看到,直到後來有法理上的規範,兒童可以免於知道大人的秘密,這算是對「童年」的保障。筆者心中對本書作者產生一種敬佩,因為此書使筆者不禁對自己的童年作一番深思熟慮的檢討。自小以來,父母總是希望兒女快快長大,快快成熟懂事,鼓勵閱讀成了天下父母管教孩子的良方,在此書中作者提到,閱讀是抹煞童年的原因。這句話震撼了我,藉由閱讀我們知道了許多成人世界的秘密,無論是做人的道理,或是五花八門的知識,總在無形之中促進了一個孩童的成長與懂事,也因此加速了童年的消逝。在現代社會中,教育的制度更趨向於年輕化,兒童自小便要學習英文,以及種種的才藝,要作一個小學老師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不僅要精通十八般武藝,更要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才有辦法教一個小朋友,使他學習到最多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無非是使兒童早熟的途徑。是的,兒童愈來愈早熟了,當我們在怨嘆:「這孩子真是人小鬼大!」的同時,是否也想到了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他早熟的呢?
其實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偶爾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不曉得這個譯者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是不是對書中所提到的現象以及所批露的現實產生反感?
說真的,童年的消逝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只是時代進步的趨勢以及所帶來的影響,童年的概念從無到有,又,在不知不覺中,這個概念雖然沒有變的薄弱,反而跟兒童有關的東西愈來愈多,但是時間往前推移的現象,卻可以觀察的出來。
為什麼人們會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呢?書中提到麥克魯漢的論點,也就是當某個社會現實逐漸絕跡時,它就會變成人們懷舊的焦點,是促使人們加以思考的主題。也可以引申為,當一個世界已經漸漸結束,而一個新的且更堅強有力的時代正要開始卻又未開始時,才有可能創造歷史,歷史學家通常並非要歌功頌德,而是要埋葬歷史。也就是說,童年的消逝已經成了一種社會現實,人們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已經是無法阻擋的潮流了。 再回到促成這種現象的印刷術。人類的發明本身代表著一種意義,而人類在發明這種東西之前並不會考慮到它將會帶來的影響,所以這種發明本身的意義,並非人類在發明它之前心中所帶著的「目的」,而是人類發明東西,東西促成社會現象,社會現象再反應需求,促使更新的發明產生,或者再造成另一種社會現象。印刷術的發明者當初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發明簡直改寫了歐洲的文明史,新的思潮湧出、知識爆炸與普及等。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下,在時代的進步中,成人與兒童的概念愈來愈深刻,分界也愈來愈清楚,然而又在文明的推波助瀾下,某個現象正逐漸消失,也就是「童年」這個專有名詞所代表的東西,在野蠻與先進的過渡期中,它曾經是具體的,是不是再過一段時間,這個名詞就會成為一種不存在的抽象概念?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它也可以套在其它的名詞上,作深入的觀察與探討,於是筆者開始對歷史感到興趣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