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選這本書呢?首先我是看到它的書名「製作路易十四」,我不是歷史系的,對路易十四的認識也不深,「製作」這兩個字卻特別顯眼,找了一下有關路易十四的資料後,知道了在法國歷史上,路易十四是在位最長久的君王之一。五歲登基,統治法國長達六十二年,直到一七一五年去世為止。在他的統治下,法國國運昌盛,文藝活動鼎盛,堪稱法國黃金時代。出現了「路易十四時代」,被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稱為人類歷史上四個崇高偉大,堪稱後世典範的時代之一,他被人尊稱為「太陽王」。
在這本書裡面,針對路易十四的崇高形象作進一步的探討,既然媒體在我們這個時代扮演一個可以用來塑造形象的角色,影片、雜誌、報紙、照片、新聞等,大眾有視覺聽覺,接收這些有意無意傳遞出來的訊息以後,會在心中形成一個概念、印象。那麼在路易十四的時代,理應有與媒體相類似的角色,來塑造路易十四的形象,所以無論是當時或現代的人們,說到路易十四,「太陽王」的形象便在腦海裡浮現出來。
「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國王的威嚴是由假髮、高跟鞋和斗蓬等等所組成的……而我們所崇拜的諸神,其實是理髮師與鞋匠製作出來的。」這句話看了真是警惕人心,的確,「形象」這種東西,如果沒有人刻意去塑造,人們怎麼會尊而從之呢?就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一個nike的勾勾、一個香奈兒的標誌、一個醒目的logo,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就立刻知道這是什麼了,至於我們的資訊哪裡來呢?也許只不過是路旁一個廣告看板,也許只不過是朋友口中的一句話而已。書中提及17、18世紀時人們因為景仰路易十四而作的文章、畫像、雕像、寓言等,也許跟mark、logo有異曲同工之妙。
「寓言的方法在那個時代並不陌生,至少對那些高級知識份子來說是如此。古典諸神與英雄經常與道德聯想在一起──戰神代表勇氣,雅典娜女神表智慧,赫丘力士代表力量等等。勝利是一位有翅膀的女人,豐饒是一位手持羊角的女人。法國與西班牙,以及巴黎和柏桑松也以女人為代表,河流則變成老年人。即使是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有時解讀寓言還是不太容易,但當時的人對文學與繪畫方面的謎團並不排斥。」我向來很喜歡希臘的神話,他們常常寄寓別的意思在故事中,而且希臘諸神都擁有自己的個性,這些個性往往與人性相符合,當悲劇或喜劇,或悲喜劇的內容,與人性的光明面及黑暗面衝突而激起漣漪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感動油然而生。然而這些個性是誰賦予他們的?當然是自古以來的傳說,而路易十四經常會與這一類的寓言人物一起出現,例如凡爾賽宮內的繪畫,也需要以寓言的方式去解讀,路易十四變成阿波羅、朱彼特、赫丘力士,或是海神等,這些神話或寓言人物代表著崇高的形象,所以歷史上的偉人往往有被「神格化」的趨勢,無論東方或西方皆是如此,人們在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在他們的印象中增添一種神秘感。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一個形象的時候,就舉出其他的人來與之類比,或者在歌頌某人的事蹟時,也隱含著讚揚其他人的意味。例如書中所言,路易十四要他的臣子勒布朗畫下亞歷山大大帝的生平事蹟,這不僅代表他尊敬亞歷山大,也表示他以及他的臣子都視他為亞歷山大的傳人,抑或根本是亞歷山大本人。也許這可以視為偶像崇拜的另一種方式,一些歌頌英雄事蹟的史詩、繪畫、雕刻等傳於後世時,人們心中的感動可以說是波濤洶湧,這讓我聯想到好萊鎢的文化,即便是人們已經看盡千百個類似的故事,當它們再度出現時,一樣可以感動我們,我們樂於讓這些英雄的事跡在我們心中留下永恆不滅的光輝。
畢格農曾言:「歲月流轉,物換星移,將使人遺忘與改變。」在時間的流逝、季節的更替、朝代的遞嬗中,在事實與虛構的想像混雜間,藝術家、作家等人,就算對國王有絕對的好感,但在製作國王形象的時候,也往往產生一些尷尬的矛盾。例如書中所舉的例子,路易的身高只有160公分,但在肖像畫中卻使得他比本人好看。人們不喜歡心目中英雄的形象被破壞,所以也常常依照自己的標準來加以美化,這種情形在現代的傳播媒體中也常常可以發現。例如政治人物在演講的時候,如果地點是禮堂,燈光的控制就非常重要,適度的採光可以讓該人物看起來更亮麗,更具完美的形象。再說電影的拍攝手法,如果我們要顯示一個人的神秘,就不會讓觀眾常常看見他的正面;如果我們要呈現一個人的壯碩,就用仰角的角度來拍攝他;如果我們要讓觀眾感嘆這個人的無助,就讓他孤伶伶的與背景對比。話說回來,也許路易十四的文官在寫歷史的時候,多多少少有隱藏一些「事實」吧。這其實很符合人性,回想小時候老師出的作文「我的母親」,或是「我的偶像」一類的題目,我們不都是舉出優點來讚揚並且自勉之嗎?也就是說,其實所謂的「事實」在某些特定情況中並不是那麼重要,人們的投射作用反而才是造成主要印象的因素。
然而,客觀的陳述事實,卻也是造就一個英雄的有利因素。再舉書中的例子,也就是「廢除南特詔令」,路易十四宣佈新教為非法,導致二十萬法國男女外移,事後報紙上刊載了許多恭賀國王摧毀「無理邪教」的詩作,但並未多作評論。將此消息公諸於世是媒體的責任,刊出人們的心聲則是造成輿論的途徑,當輿論結合成一股共識,英雄人物就這麼的產生了。所以說,有時候一個英雄人物要產生也不是這麼困難的,有事件的起緣再加上輿論的觸發,簡而言之就是「機緣」。而要有「機緣」也牽涉到人物的個性,有的國王有「不讓大眾見到,以使自己更值得尊敬」的想法,也許巧妙的機緣就在一念之差間與他們擦身而過。話說到這,我們不能漠視一個事實,也就是「時代的差異造成人們觀點的不同」。17世紀人們所塑造的人物,在當今看來,也許已經可以用更多的角度,運用更多的資料去剖析他們。這本書除了讓我對路易十四這個人物有進一步的認識,書中所提供的資料有很多也具有藝術價值,讀來頗有新意。
Comments
Post a Comment